2020年是“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細顆粒物(PM2.5)濃度持續下降,空氣質量不斷提升。然而,另一類大氣污染--臭氧卻悄然來襲...
由北京大學、暨南大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大氣超級觀測站聯盟、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環境分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大氣臭氧污染防治研討會:科學認知與區域實踐”將于2020年10月16-17日在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莊召開。
會議將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探討我國臭氧污染防控亟需解決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提升臭氧污染防控的科學認識,推動我國臭氧污染防控的區域協同與城市行動。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信儀器”)作為國內高端質譜儀器自主創新研發制造的領軍企業,將在分會場為與會嘉賓帶來報告分享,同時攜大氣污染精準監管綜合解決方案,在A12展位,誠邀您的蒞臨指導!
該系統是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禾信儀器”)自主研發生產,滿足《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氣相色譜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0-2018標準要求,可同時實現環境空氣中C2~C12不少于125種揮發性有機物的在線定性與定量分析。可用該系統開展臭氧來源解析工作,支撐掌握臭氧污染成因及來源,明確臭氧污染管控方向。
24小時全自動采樣,周期內平均分布采樣,分析周期≤60min
可在線直接進樣,也可采用蘇瑪罐、吸附管、氣袋等方式實現離線進樣
三級純化濃縮系統,實現對C2-C12碳氫化合物、鹵代烴、含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等揮發性有機物等一百多種VOCs的全組分濃縮富集
FID/MS雙通道檢測,超快速升溫解析實現高效脫附VOCs組分(升溫速率≥ 50 ℃/s),有效減小進樣峰展寬
實時獲取各組分濃度并自動繪制濃度變化曲線,可定制其他數據處理功能
可周期性插入空白或標準樣品,滿足系統質控要求,系統內置有用戶安全登錄、設備安全警報、操作日志,確保儀器安全運行
基于歷史數據,分析臭氧觀測濃度的長期變化規律、趨勢,確定風場、氣壓場、地勢高度場等信息,開展臭氧前體物VOCs的在線和離線觀測,評估臭氧及其前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狀況和污染特征。
利用經驗動力學模擬方法(EKMA曲線法)繪制出NOx-VOCs-臭氧等值曲線。確定該區域所屬的是NOx敏感區、VOCs敏感區或NOx與VOCs協同控制區。基于EKMA曲線,計算出環境中若需最大程度削減臭氧所需的NOx與VOCs削減比例。判斷環境空氣臭氧污染形成的NOx與VOCs敏感性以及敏感性的時空變化規律。
獲取目標組分對應的最大增量反應活性(MIR),并根據《環境空氣臭氧污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獲取VOCs質量濃度與OFP的關系以及組分信息,提出相應的控制對策。從而獲取擁有高濃度水平、高OFP水平的組分名單以及濃度水平較低卻擁有高OFP濃度組分的組分信息。
利用箱體模型對獲得的VOCs關鍵組分進行削減情景模擬。并獲得臭氧生成對關鍵VOCs組分濃度變化的靈敏度即相對增量反應性(RIR),從而表示某一關鍵組分的臭氧生成率。
利用實測的環境VOCs濃度水平數據,借助受體模型解析出總VOCs以及關鍵組分來源結構,以確定重點VOCs排放源,得出VOCs臭氧生成關鍵組分的各個來源占比。
利用在線EKMA曲線分析影響臭氧生成的主控因子,在模型情景擬合的輸出結果基礎上,提出多種針對性的 VOCs:NOx的削減方案 ,滿足在不同臭氧污染狀況下進行分級管控,從而減少臭氧污染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