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重慶市璧山區大氣污染精準監管綜合服務項目中標結果公示。禾信儀器以高水準的技術方案、高品質的設備性能、高質量的服務標準,獲得評審專家及用戶的肯定,順利中標。
本項目以目標管理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大氣污染精準監管服務。服務體系總體以設備、平臺、團隊為核心支撐,綜合運用衛星遙感、PM2.5在線源解析系統、VOCs多組分在線監測系統、激光雷達、VOCs走航監測等多種技術手段,形成集顆粒物/光化學組分網、傳輸通道、移動走航、高空監測于一體的天地空監測體系。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先進技術,融合了空氣質量、污染因子、氣象、遙感、雷達等多源數據,嵌入環境分析溯源模型和大數據算法,充分利用數字化服務優勢賦能日常管控及應急管理工作,同時提供專家咨詢、駐場服務及中臺服務團隊支撐,共同助力璧山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細顆粒物污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細顆粒物治理的不斷突破,新的挑戰逐步凸顯,目前臭氧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國空氣質量的又一大因素。針對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控,生態環境部明確將按照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總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等要求,我們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在繼承過去行之有效的工作基礎上,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和“十四五”VOCs減排目標順利完成。
抓規律、抓特點,夯實基礎工作。
抓源頭、抓成因,重視科技支撐工作。
結合各站點特征,充分利用高分辨的質譜技術,開展PM2.5在線源解析、臭氧源解析、VOCs在線組分分析、NOx來源解析等污染溯源和成因解析工作,實時量化評估PM2.5、臭氧及其關鍵前體物的主要來源和時空變化,動態調整各參數管控目標。
找問題、劃重點,做好日常巡查工作。
抓關鍵時段和重點污染過程,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針對重要節日(中秋節、春節等)、重要時段(秋收季節)、重要賽事、重污染天氣等,制定針對性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和工作方案,抓好空氣質量應急保障工作,確保做到精準減排、科學防控。
抓支撐,抓評估,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通過移動走航監測和便攜式設備,對污染減排、污染設施運行質量、治理技術有效性等開展評估,結合行業專家診斷,圍繞主導產業生產工藝和產污環節提供可行性支撐技術。
全面打通數據壁壘
融合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基于綜合平臺和首創技術,打通數據壁壘,構建智慧環保大數據決策支撐體系,提高各業務系統生態環境數據的利用率與數據的價值,實現線下業務流程信息可跟蹤、數據可視化,管控決策“看得見、反應快、抓得準、管得住”。
污染源靶向巡查
以PM2.5在線源解析和臭氧源解析技術為核心,獲取各類污染源變化規律及污染方位,采用走航監測、人工巡查等手段,結合當地污染源分布情況,針對性開展靶向巡查,實現污染源的精準巡查和監管。
多樣化監管模式
以自主研發質譜技術為支撐,利用PM2.5在線源解析系統、高時空分辨VOCs走航系統等高端質譜技術深度分析璧山區大氣污染組成、來源及變化規律。建立臭氧前體物VOCs和PM2.5的業務化及應急監管體系,針對性制定差異化、精細化監測方案。
多元共治機制
閉環工作機制
完善大氣污染精準管控能力和業務化管理模式,為實現城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有效保障。
在環境監測領域,禾信儀器推出全球首套大氣PM2.5在線源解析質譜系統,指導PM2.5精細化精準化減排,支撐污染應急決策,產品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300多個地市;推出國內首套大氣VOCs秒級多組份走航監測系統,實現城市VOCs排放快速摸查,助力全國300多個城市建立VOCs管控掛圖作戰能力;推出臭氧與PM2.5協同控制綜合解決方案,以業內首創的兩項自研技術為核心,融合“天-地-空”多維立體監測手段,創新性構建“PM2.5和臭氧協同管控綜合服務技術體系”,已在全國50余個城市/區縣開展了成熟應用,該技術體系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環境監測領域是禾信儀器基石業務領域。成立以來,禾信儀器自主研發的多款質譜產品已成功助力全國多個省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廣受客戶青睞。未來,禾信儀器將緊跟 “十四五”政策步伐,持續深耕環境監測領域,提升產品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完備的產品及技術服務解決方案,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賦能科技力量。